上工以來關於「溝通」其實有超多新的觀點想分享的~ 列出曾思考過的溝通議題:
但鐵人賽中礙於篇幅所以只分享以下兩個一直想寫起來的主題,剩下的就待未來再找機會分享吧~(或是搭訕我來好好聊聊XD)
近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這個概念時,裡面提到不否定「想法」,讓「想法」一直延伸下去,那時只覺得這是種很理想化但缺乏效率的做法,工作坊或許合適,但不可能平時跟人相處都用這種方式。
剛上工在看 Google UX 課時,我仍然這麼覺得,直到公司在開發一個非常複雜的新功能時,一開始我提案 A 被主管打槍,後來又提了 B、C,過了幾週後另一個主管不太滿意,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最後是從 A 開始重新發想 😓
但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不斷嘗試新的模式來與團隊溝通,從一開始只有一個提案的草圖,再到做好之後就丟在 Miro 或 FigJam 這類的電子白板,大家可以非同步的把想法貼在白板上,有更多時間去思考,不會有在開會時突然就要決定的感覺。
這過程中我還特別嘗試一件事:想辦法幫助每個想法變得更完整,這樣「設計思考」下使得每個提案都搖身一變,才發現其實許多好點子一開始雖然不是完整的,但好好延伸下去最後可能反而變成很好的提案,所以一開始真的不要亂打槍同事XD 把每個想法都列出來其實是很棒的方式!這樣做並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幫助更好的做選擇~
另外,討論的結果不是只有二元對立的選擇,而真正是建立共識的過程。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,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觀點,而不會急著進行二分法的選擇。這種開放式討論的方式,讓所有人有機會參與,並且一起推動創新。不再局限於「對與錯」的選擇時,反而能夠找到更多的創意解決方案。這不僅加速了溝通效率,也更能確保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被聽見與參與的機會,這也會是長期來說的「最佳解」。
我發現「設計思考」真正帶來的是一種促進討論的工具,而非單純的創意發想。這樣的流程有助於在一個專案的早期,快速迭代不同的方案,並在多方視角中達到更好的結果。
大家是否曾經不喜歡公司內某個人的提案,或者很討厭和其他團隊溝通?這種情況在工作中並不少見,但要突破這樣的思考循環,首先需要理解不同公司角色對事情的角度往往不一樣。
知道很多觀點的不同往往是由於不同的角度後,下方想跟大家分享前陣子看到的影片 The Art of Disagreeing Without Conflict ,裡面探討了如何看待不同的意見、判斷和決定,並分析了阻礙合作的心理偏見。
在哈佛副教授 Minson 研究人們是如何共同作出決策時,發現人們認為「意見不一是一件好事」,因為可以帶來不同的觀點,也能糾正錯誤,甚至做出更有創造力的決定。
然而,雖然理性上我們知道「意見不一」有好處,但實際上我們不喜歡碰到意見不同的情況,甚至會把它看作是負面的衝突,如何突破這樣的思考呢?
要了解「衝突(conflict)與意見不一(disagreement)是不同的」,我們不喜歡 「意見不一」的原因是我們把這視作衝突(像是指責對方做得不好),但其實「意見不一」是一個中性事實而已。
Minson 在影片中對 disagreement 的解釋:
就只是代表我認為應該這樣做,而你認為應該那樣做,我們開啟對話後,我聽到你的觀點,你也聽到我的觀點而已,我們可能會達成共識,也有可能會不同意,但沒有人對此有任何特別強烈的感覺(像是負面情緒)。
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,面對不同的意見時,是不是比較能夠接受了呢?組織間的不同角色帶來不同的觀點,將其視為改善方案的過程,而非指責或攻擊。只要我們能跳脫情感上的反應,將不同意見視為交流與成長的機會,你會發現,組織內的差異性很值得我們去珍惜~
用「設計思考」的方式來溝通
把想法全列出來然後延伸下去。如果一開始覺得很難的話,也可以從練習不要馬上否定他人的提案,幫助每個想法變得更完整開始。你會發現,你的世界已經開始改變!
將意見不一視為交流的機會
當面對不同的意見時,不要急於將它視為衝突,而是將它當作一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。記住,「意見不一」本身並不是負面的,反而可能是推動更好決策的關鍵。理解不同角色的觀點,並在溝通中找到平衡,這樣不僅能避免衝突,還能提升整體的團隊合作效率。
我等等要寫的連我自己都覺得 ㄎㄧㄤ 哈哈 XD
就如果你真的在溝通上遇瓶頸緊,除了上述的建議以外,其實我還蠻推薦看唐老師的 12星座馴服攻略,信星座的同學可以認真參考,不信星座的同學,就把它當作 12 種溝通技巧來試吧!